如何达到理想的喷补效果:
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根据高炉冶炼情况补炉应制定两种施工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
(1)喷补料选择及料量计算
a、通过喷补造衬形成合理的操作炉型,即炉喉钢砖下沿与炉身上部支梁水箱,平滑过渡,以利于煤气上升平稳,炉腹与炉腰、炉腰与炉身中下部炉身角度喷补后尽量保持不变,有利于渣铁固体炉料与气体交换,如料线下降到风口的全炉喷涂,风口大套与炉衬之间缝隙均应喷齐。
b、炉腹、炉腰及炉身中下部应遵循薄炉衬原则,一般厚度不应超过300毫米,这样既可降低补炉成本,又可在冶炼过程中尽快形成渣皮,达到高产稳产目的。
c、喷补料选择,炉腹、炉腰应选耐高温、抗热震及导热性能好的喷补料,炉身中下部炉身上部及炉喉应选用抗热震及耐磨喷补料。
d、料线降至风口的全炉喷涂,由于炉内温度低,喷涂量大,开炉前应烘炉,故喷涂料应加纤维,烘炉时有利于水分排出,防止爆裂。
e、喷补反弹率按10~15%计算,水灰比≤10%。高炉灌浆.
(2)停风之前的准备无论是全炉修补,局部修补还是无冷区及炉喉钢砖区修补,停风之前均应做到炉况顺行,炉温均匀充沛,渣铁流动性好,出净渣铁,力争全风口作业,发展边部气流,保持周向工作均匀,必要时进行洗炉操作,严格控制水箱不向炉内漏水,实施以上操作可减少炉内结瘤及渣皮,如炉内结瘤严重应做停炉后炸瘤准备。
(3)停风及降料线炉顶降温控制合理,打水均匀,不形成炉内较大死料堆,特别是大中型高炉料线降至风口的作业,料线上形成较大块死料堆后无法压火,为下步炉内做业带来不便。降料线过程计算准确,实际操作控制良好,停风料线位置准确,根据不同的喷补位置料线应降到:修补无冷区及炉喉钢砖区停风料线要露出炉身较上一层支梁水箱为准,修补炉身中下部停风料线位于炉腰至炉腹上沿,全炉修补料面应降至风口。为了便于喷补形成炉型顺畅要露出喷补部位以下1米为佳。
(4)压火如料线降至风口,炉内进行更换水箱等作业,为降低炉温及隔绝煤气,为人进入炉内作业创造条件,通过风口在料面上喷300毫米左右覆盖料,如修补炉身或无冷区,料线降到设计高度后通过上料装置用水渣压火,厚度300毫米左右,压水渣的目的:一是隔热,使炉温尽快降低,达到补炉作业的温度<300℃要求。二是水渣可将反弹料与高温炉料隔开,使反弹料不烧结,形成透气层,为以后开炉创造条件。
(5)烘炉
a.热态喷补(料线在风口以上)一般不考虑烘炉。
b.料线降至风口的全炉喷涂应烘炉烘炉原则是常温升温至150℃8小时,150℃保温12小时,由150℃升温至450℃8小时,450℃保温8小时,150℃以内烘出自然水,450℃以内烘出反应水和结晶水。
(6)开炉做好开炉复风方案,因停风时间长炉缺温度下降较多,所以,应计算送风量,风口与渣口铁口要导通,有利于炉渣流出。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人将予以删除。